首页 新闻 【森态家•山牧】白天最是时光短,花饺入汤暖夜长

【森态家•山牧】白天最是时光短,花饺入汤暖夜长

【森态家•山牧】白天最是时光短,花饺入汤暖夜长

“今夜泥郞须一醉,笑言冬至大如年”

年近岁末,冬至将至

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

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

这一天

家人团聚,祭祀祖先

庆贺往来,犹如过年

Vol.1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

“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冬至日

是“数九寒冬”开始的第一天

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今日之后白天将“日长一线”

也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关键节气

每年冬至日都有吃饺子的习俗

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

美味治愈温暖过冬

冬至为何要吃饺子

吃饺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

东汉时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在告老还乡时,正赶上大雪纷飞的寒冬。在白河边上,他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百姓难耐寒冷,甚至冻伤耳朵,于是便决心研制出可以御寒的“祛寒娇耳汤”。

冬至当日他和徒弟在南阳东关的一个空地上搭好棚子,支起大锅,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

熟了以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下锅,用原汤将“娇耳朵”煮熟;再分给人们吃。人们吃了“娇耳”,喝了汤,浑身发暖,两耳生热,冻耳朵就治好了。

张仲景是在冬至这天去世的,又是在冬至这天为大家煮“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为了纪念他,人们都会在冬至日吃饺子,同时有了“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谚语流传。

Vol.2

有道是:“有的吃吃一夜,呒的吃冻一夜”。冬至那一天,家里的母亲早早的就开始为这一天的团圆饭忙碌起来。只不过我们的冬至家宴,喜欢就地取材,自己种植的青菜与养殖的鱼总是健康无污染的。

外面的菜肴再好,也吃不出家的味道。在家里,食材从养殖到烹饪的过程都是父母精心准备的,只为远道归来的子女们烹制着一桌最地道、最健康的家宴。

母亲早早的种植好饺子馅所需要的青菜,一早起来便新鲜采摘,只为给在外归来的孩子们吃上最鲜美营养的饺子,这是冬至的传统,更是妈妈的味道。

小时候,一听到家里咚咚咚… …的声音,就知道妈妈又要包饺子了,有节奏的声响回荡在整个屋子,那是专属于饺子的回忆,更是儿时那无忧无虑的时光以及简简单单的快乐。

鱼池里的鲫鱼也是母亲数日前就放在池里悉心养殖的,不仅肉质鲜美,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虽不是什么贵重的食材,却倾注了母亲的汗水和爱意。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包饺子、谈谈家常,大家齐聚一堂。或许冬至的意义不在于美食和仪式,而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有你,有家,足矣!

关于冬至,关于饺子,关于家,一切或明或暗的情感似乎都揉进了面里,调进了馅儿里。父母对于儿女最深刻的爱,就藏在每一顿费尽心思的食物里。

小时候,我们总想着离家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长大后才发现外面的精彩远不及家里的温馨,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而这些陪伴的时光也显得弥足珍贵。


Vol.3


可是当我们慢慢长大了,也许是相处的时间太少,也许是代沟越来越大,我们回到家后都会发现与父母的沟通越来越少,越来越不知该如何开始。

前段时间的中秋佳节,在知乎上看见这样一个专题:

#我怀念小时候,中秋和父母一起过的日子#

专题的浏览量,竟达到了8位数!这看似不可思议的话题却普遍存在于各个家庭,成年子女与父母的隔阂现象越来越严重。

岁月太赶,时代太快。父母也许追不上我们的脚步,但我们何妨不回头走进属于他们的乐园,在大自然里,父母一直是我们的“老师”,他们也许不会玩高科技的电子产品,但在养殖上我们从书本网络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可能远不及他们的实操经验。

“芹菜要处于高湿阴凉的环境才能长得翠绿…”

“养鱼一定要保持水质清澈才能养好鱼…”

在家里适当地放下手机,陪他们浇浇花种种菜,和他们讨论讨论田园知识,不要让代沟存在于亲人之间,做不到时常陪伴,那就让彼此的心灵离得更近。

森态家的山牧系列不仅仅只是一台种菜养鱼的共生设备,更是承载着亲人间沟通互动的载体,用些许美好的田园乐趣填补那些不能陪伴在他们左右的寂寥时光。

母亲精心培植蔬菜和养育鱼儿,为的是让子女们回家时都能吃上新鲜健康的食材,让她感受到被需要的快乐,是她最简单的幸福。森态家——承载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快乐!


今天,记得回家陪家人们吃一顿团圆饭,关心关心彼此的心灵,欣赏欣赏鲜活的叶与花,同时也祝愿大家冬至快乐,平安喜乐。

-END-